2020年5月,巴西伊塔马拉卡岛苏塞戈海滩,距离蔚蓝大海仅百米之遥,一座名为“盐之屋”(Casa de Sal)的奇特建筑巍然屹立。它并非由传统的砖瓦水泥构成,而是由8000多个被精心“封印”在墙体内的废弃玻璃瓶堆砌而成。这栋7个房间的房子,是玛丽亚·丹塔斯和她的母亲埃德娜·丹塔斯这对母女,在邻居们“疯子”般的质疑声中,历时一年半,亲手打造的奇迹。
起初,她们的目标简单而大胆:用海滩上随处可见的废弃啤酒瓶和汽水瓶,建造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 海风裹挟着咸湿的空气,也裹挟着邻居们的闲言碎语。只有两户邻居,出于好奇或怜悯,嘀咕着要“帮帮这两个疯子,看看结局”。 面对质疑,玛丽亚抱着捡来的空酒瓶,笑着对母亲说:“妈,别人都说咱俩是疯子!” 她们却从未动摇。
她们首先开始了漫长的“捡垃圾”行动,母女俩拎着袋子,沿着海滩和社区街道,搜寻着大小不一、颜色各异、沾满沙子和污渍的空瓶。 清洗干净后,这些废瓶被垂直嵌入墙体,替代了传统的砖块,成为承重墙的组成部分。 这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实实在在的建筑材料。 后来,故事传开,一位仓库老板慷慨捐赠了成批积压的废啤酒瓶,为她们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展开剩余67%然而,仅有玻璃瓶还不够。她们巧妙地利用了岛上富含黏性的泥土,将其与水泥、沙子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环保又经济的粘合剂。这种独特的“胶水”不仅降低了水泥沙子的用量,节省了近40%的成本,也体现了她们的环保理念和智慧。 房子的整体结构则采用了巴西沿海常见的传统“棚屋”(palafitas)形式,以木材作为支撑框架,外部再以玻璃瓶、水泥、泥土和沙子混合处理。
在建造过程中,邻居们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起初的嘲笑和质疑,逐渐被好奇和敬佩所取代。有人开始主动帮忙收集瓶子;有人捐赠家里不用的旧门窗;还有人参与铺设地板和搭建由回收塑料瓶制成的屋顶。 玛丽亚感慨地说:“这过程变得像整个社区的聚会。” 最终,“盐之屋”的建造成本比同等大小的传统房屋低了惊人的35%到40%。
“盐之屋”的意义远不止于节约成本。它直击了伊塔马拉卡岛上许多家庭的痛点:高达36%的家庭无法获得定期的垃圾清运服务,废弃物和玻璃瓶肆意堆积在街角或流入大海。“盐之屋”的出现,无声地发问:我们真的只能把垃圾当垃圾扔掉吗?它能否变废为宝,成为建造住房的材料?
如今,“盐之屋”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生态旅游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人们自然会关心其安全性。土木工程师罗热里奥·卡瓦略,巴西工程与农业理事会的前任职员,对新型建筑技术颇有研究。他肯定了“盐之屋”的创意,称其“非常出色!化废为宝,极具创意。” 但他也指出,由于玻璃瓶大小、厚薄、质量参差不齐,手工嵌入墙体的方式,虽然在小规模个体操作下可行,但若要大规模推广,则需进行标准化研究,制定统一规格和标准化建造流程,并通过相关机构的技术规范认证。
玛丽亚和埃德娜的“盐之屋”不仅是一栋房子,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毅力的象征,它证明了在资源匮乏和垃圾围城的困境下,普通人也能创造奇迹。 8000个废弃玻璃瓶,不再是无人问津的垃圾,而是构成了一座低成本、可居住、并引发深刻思考的坚固建筑的一部分。 它在苏塞戈海滩边,静静诉说着环保与创新的故事,也为其他面临相似困境的社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甚至,它还配备了用回收材料制作的生物降解化粪池,体现了其全方位的环保理念。
"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龙辉配资-股票平台排行前十名-山东股票配资网-靠谱的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