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昔日国民党“四大金刚”之一、被称为“军统三剑客”的全国政协委员沈醉,收到了一封令他震惊万分的来信。这封信的寄信人,正是当时官方认定为杀害杨虎城将军凶手张静甫的妻子——曾庆云。
那么,这位张静甫究竟是何许人也?他是山西太原人,曾在中国民族革命大学医学院以及西安中央军委政训班学习,1938年便加入了军统特务机关。1939年,张静甫成为被囚禁的杨虎城将军的主治医生,1946年升任中队长,1947年被捕并关押于白公馆。1949年8月,他官复原职,后来在沈醉手下工作过一段时间。1951年经过审讯,张静甫被认定为杀害杨虎城将军的罪魁祸首,最终被执行枪决。
这封信虽然篇幅较长,但其核心诉求只有一个:为官方定罪的丈夫申冤,坚称张静甫绝非杀害杨虎城将军的凶手!这一主张令沈醉感到极为诧异,因为当年他正是举报张静甫杀人罪证确凿的人,几乎没有翻案的可能。
展开剩余88%关键之一是,杨虎城将军的赏金就是由张静甫领取的!1949年10月26日,张静甫恢复职务后,作为代表亲自前往重庆领取这笔赏金。这一事实几乎成了铁证:如果没动手杀人,蒋介石为何把赏金交给他?再加上三十四年来,张静甫的家属从未对此提出质疑,默许了他的罪名,如今突然跳出来喊冤,实在令人疑惑。
不过,信中也解释了为何多年未申诉的原因:害怕连累家人。毕竟当时张静甫的罪名已成定论,申冤恐怕会给家人带来麻烦。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曾庆云内心的天平逐渐倾斜。孩子们无法忍受背负“凶手家属”的污名,不能入团、不能入党,甚至改了姓氏也未能改变歧视。更何况,未来的孙辈后代难道也要永远背负这冤屈的骂名吗?为了后代,她才鼓起勇气写下这封信,诉说冤屈。
杨虎城将军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与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了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案。可以说,没有杨虎城将军的支持,西安事变成败尚未可知。正是他用血肉之躯推动了那艘摇摇欲坠的中国巨轮驶向抗战胜利的彼岸。
因此,当得知杨虎城将军惨遭杀害,我党感到极度愤怒。这是对民族功臣的残酷迫害,怎能容忍?于是,杀害杨虎城的罪犯张静甫被依法处决。毕竟,他杀害的是民族英雄,这罪名之重,无论如何都难以轻视。
沈醉也认为证据确凿,因此他写信给当时负责云南历史遗留问题的孙川,恳请帮忙调查真相。孙川迅速联系上张静甫的妻子曾庆云,听取她的说法。她声称丈夫事发时在贵阳,根本未到重庆,且1950年张静甫还在昆明向军管会公安机关办理了投诚手续。如果他真是凶手,岂会轻易投诚自投罗网?
孙川随后查阅档案,发现尽管曾庆云的说法有理,但仍不能排除其为了维护丈夫名誉而隐瞒真相的可能。她决心依靠事实还原历史真相。
经过深入调查,孙川获得四大关键证据指向张静甫是杀害杨虎城的凶手。第一,1948年8月25日,蒋介石飞抵重庆,部署杀害杨虎城计划。彼时杨虎城藏身贵阳麒麟洞,军统不得不设法诱骗他到重庆。毛人凤等特务多次尝试无果,最终由张静甫出面成功将杨虎城引诱前往重庆。
第二,张静甫曾代表十四名特务领取杨虎城赏金,这显然表明他是杀人一方的成员,否则不会被信任去领取赏金。
第三,沈醉于1949年12月9日曾公开检举张静甫,并在其著作《军统内幕》中明确记载张静甫为凶手。沈醉作为军统高层,其话语权极具分量。
第四,曾庆云解释三十四年来未申诉是因害怕牵连家人,但这一说法中隐含的沉默疑云令人怀疑。为何连家属都闭口不谈?若真无辜,理应为死者申冤。
尽管证据和疑点交织,但孙川意识到最关键的缺口是,没人能提供张静甫在杨虎城被杀时身处重庆的确凿证据。案件如一团乱麻,难辨真伪。
孙川并未放弃,她发现了张静甫投诚的原始记录——如果真杀了杨虎城,怎么会有勇气投诚?这成为突破口。
1986年,孙川赴北京拜会沈醉,试图从其口中挖掘更多线索。沈醉提供了一份详尽资料,显示1949年9月30日军统特务头子毛人凤发出电令,指示处决杨虎城并解散特务队,副队长张静甫率解散特务赴云南投靠沈醉,10月26日又前往重庆领取赏金。
沈醉认为,尽管未亲眼见杀人现场,但这些证据足以证明张静甫的罪行。然而,孙川继续追查:十四名特务当中哪些直接参与杀人?哪些无辜?为了寻找真相,她奔波于四川、浙江、湖南、广东等地,采访证人,查阅档案。
这段经历极其艰辛,孙川多次住廉价旅店,吃简单食物,为取得证人信任还要献上礼物。一次她独自徒步深入山村,只为会见一位年迈证人,其坚持和敬业让同事惊叹不已。
尽管如此,孙川未找到决定性证据。三年过去,曾庆云多次劝她放弃,孙川却坚定承诺一定查清真相。她还原了案件的轮廓,但因案情复杂未及时公开。
真相究竟如何?1949年8月25日,蒋介石抵达重庆,军统启动阴谋,决定诱骗杨虎城前往重庆处决。由于杨虎城被关押在贵阳麒麟洞,多次诱骗失败,军政区长徐远举决定利用张静甫这一看守与杨虎城关系最密切的人,以官复原职为诱饵,劝其劝说杨虎城前往重庆。
张静甫与杨虎城关系良好,政治倾向也较接近。1947年张静甫因同情党派被捕,投至白公馆。两人虽身份不同,但私交甚笃。张静甫甚至曾教授杨虎城之子杨拯中英语和数学。杨虎城还为张静甫婚礼题赠对联。
杨虎城起初对军统“商议”极为怀疑,认为蒋介石不可能邀他真谈大事。听闻张静甫愿为自由劝说,长叹一声,心生惋惜,最终答应离开贵阳赴重庆。张静甫对此毫不知情,他以为是换个地点囚禁,未料国民党早已心狠手辣。
因此,张静甫诱骗杨虎城去重庆的行为,属于无意为恶。此点足以推翻之前认为他故意谋害杨虎城的依据。
更关键的是孙川发现,关于赏金问题有重大矛盾。毛人凤10月10日已召开赏金分配会,奖励各特务金额不等。张静甫10月26日领取的七根金条,时间和数额均与档案不符。事实上,他此行同时带回了云南特务活动经费。张静甫不过是个跑腿。
然而,张静甫被杀时身处何地始
发布于:天津市龙辉配资-股票平台排行前十名-山东股票配资网-靠谱的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